周末一早,阳光穿过树叶照耀金黄的柚子,三位年轻小伙敲响了辰溪县锦岩村瞿兴富的家门。瞿大爷又惊又喜,拉着三人唠家长里短。
三个人是学校驻村工作队的队员:盛毅、李祖威、刘少林。从最初谨慎提防到如今的热络亲切,经过几个月的相处,瞿大爷俨然将他们当作了“自家人”。
从5月份入驻锦岩村以来,学校驻村工作队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利用专业特长,助力解决锦岩村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今,不仅是瞿兴富,锦岩村的其他村民,也将工作队队员当成了“自家人”。
开发智慧“云”系统 让精准帮扶有了数字引擎
“张奶奶,现在天气热,记得少食多餐,糙米饭别煮太硬,多配点肉、蛋、奶,对血糖好。”每走访一户,盛毅都能准确地说出这户人家的所有情况,这得益于驻村工作队自主研发的“锦岩村云上信息管理系统”。
锦岩村一共628户、2121名村民。过去锦岩村的工作人员需要翻阅厚厚台账才能找到需要帮扶的家庭,既慢又容易出错。盛毅了解到该情况后,与队员们花了1个月时间重新走访搜集村民的信息,并以微信小程序云开发为核心,打造了“锦岩村云上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记录村民31项核心信息,对个人的基础信息、家庭收入情况、健康状况都精准记录,相当于给每位村民建了一份‘动态数字档案’。”盛毅打开手机,指尖轻点,登录系统,跟记者介绍道,“信息的录入与调出,只要一部手机便可以完成,我们想用‘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新思路,让乡村管理从‘粗放’转变为‘精细’。未来还将逐步实现数据可视化、与县级平台对接,不断推动乡村治理向数据化、智慧化转变。”
构建数字化营销体系 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锦岩的黄桃熟啦,果大、皮薄、汁多。”“新鲜现摘,一起来尝尝‘甜头’吧。”……在微信直播间,驻村工作队三人化身为“电商主播”,帮助村民卖黄桃,将乡间特产,搬上“线上云端”。
今年7月,锦岩村的黄桃迎来丰收,但是因为市场竞争大,销路受阻。驻村工作队三人一边对接达漫电商做一键代发,一边对接山东的罐头企业来锦岩做批量原材料收购,同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黄桃。“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开设3场助农直播,帮村民卖掉3万余斤黄桃,避免了‘果烂枝头’的损失。”
“没有工作队的帮忙,今年的黄桃就要烂在地里了。”70多岁的杨圣武,儿子是重残特困户,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家里种植的2亩黄桃。得知黄桃销路不畅后,老人家急得睡不着觉。“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马上来到我家中,帮我拍桃子、卖桃子、摘桃子,对着手机又唱又跳,那些黄桃很快便买完啦!”最后一颗黄桃摘下时,杨圣武开心的笑了,眼角还挂着泪花。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光‘救急’不够,我们更想让黄桃产业‘长稳’,让产业增收有支撑。目前正在打造‘锦岩黄桃’区域品牌。”盛毅介绍道,“针对瞿家湾、万家湾片区黄桃林旱季缺水的老问题,驻村工作队推进蓄水池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能储水1100立方米,彻底解决500多亩黄桃林的灌溉难题。”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员还请了学校商务贸易学院的师生来村培训,5名村民成为“电商主播”。
利用数字传播渠道 探索乡村文旅新路径
“这里历史悠久,屈原《楚辞》中‘夕宿辰阳’即指此地。”“酉山耸翠,锦塔临江,星池映月……辰醉一山好水,等你来赏。”
立足于锦岩村的特色资源,驻村工作队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为了让更多人知道锦岩村的美,我们开设了‘锦岩印象’视频号,有黄桃丰收的热闹场景、村民劳作的温馨画面,还有沅水岸边的自然风光等内容。”李祖威介绍,“我们设计了8张‘锦岩二十四节气’文创图片,把黄桃、水稻、沅水等元素融入节气插画,有时候为了制作一张节气图,需要跑遍整个村庄寻找灵感。目前,驻村工作队制定的系列文化产品,成了推广锦岩的‘活名片’。”
目前,驻村工作队已经制作了二十余条视频,开展了6场直播,带网友“云游”美丽锦岩,累计播放量达5万人次,一些游客慕名前来。
“下一步,工作队将依托村里的水资源和闲置土地,科学统筹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推进杉木坵水库垂钓与共享菜园连片新农业体验片区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土地勘测。”盛毅挽起袖子,摘掉腕表,进入田野勘测,原本佩戴手表的地方,露出了一圈白印,与他黝黑的胳膊形成鲜明对比。
“三位小伙才来我们村时,皮肤白白的,现在每天在田间地头,变得比我这个糙老汉还有黑了。”瞿兴富笑了笑,“现在就连肤色也跟‘自家人’差不多了。”
(供稿/张晨莲)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 CopyRight 2019, HUNANGY.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中路80号
湘教QS3-200505-000638 湘ICP备1901532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