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足迹铸魂育人 汲力量启智润心
作者:王薇 时间:2025-09-29 09:14:46 浏览:本网讯 为推动思政课教师深入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将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教学资源,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课建设从“有形覆盖”向“内涵提质”的转变,9月25日至27日,中国福彩app官方下载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专任教师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足迹,赴郴州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发掘湖湘红色文化,开发思政课教学资源”主题实践研修。
实践研修足迹
重走:在红色地标中感悟初心
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教师们以“重走长征路”的形式开展实地调研。沿着1.5公里的长征路线,从沙洲游客中心出发,依次走访政治部旧址、红军桥、司令部旧址、总卫生部等重要革命遗址,最终抵达“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期间,与徐解秀老人的后人进行了交流沟通,并录制了专题视频,那段“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历史穿越时空,变得愈发清晰而具体。在专题陈列馆内,全体教师集体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微电影《半条被子的温暖》,并重温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半条被子”故事的视频。通过“行走+观摩+体验”的多维教学方式,教师们对“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一深刻论述,有了更真切的体悟。
深研:在教学转化中提质增效
本次研修以“现场教学+资源采集”双线并行的模式扎实推进。在宜章湘南起义纪念馆,教师们系统查阅并收集了珍贵的历史文献与影像资料,开展现场教学;在汝城沙洲村,团队围绕“半条被子”精神开展现场教学,采集教学案例资源与微视频拍摄素材;在东塔岭烈士公园,教师们缅怀先烈,开展“红色信仰”现场微党课。每晚组织召开“教学转化工作坊”,围绕“半条被子”精神、湘南起义革命精神等设计情景教学方案,开发课堂讨论题库,将红色资源精准对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确保每个教学点都有对应的课程实施方案。
赋能:在实践成果中开创特色
“在沙洲村的实地教学中,我们采集了大量影像资料和教学图片,为开发‘半条被子的温暖’情景模拟教学方案积累了丰富素材。”参与研修的教师表示。通过本次研修,我们后期将建立红色资源素材库,整理出多个相关专题教学模块,直接运用于新学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教研室主任闵敏指出,本次研修形成的3个精品教学案例和3个教学微视频将收入学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库,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将“半条被子”等湖湘红色故事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丰富思政课教学案例,为思政课教师积累教学素材和生动案例。
本次研修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方式上的一次创新探索。以此为新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接下来将紧紧围绕提升课堂的“抬头率”与“点头率”这一目标,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挖掘湖南红色文化资源、湖湘文化资源以及省情校史资源,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旨在通过引入鲜活、接地气的本土素材,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让学生对理论有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效性。通过举办教学能力展示大赛、开展教学设计研讨等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